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家卫健委官方刊物《健康报》专访左为教授

发布时间:20/08/27
他主导了首个肺干细胞临床试验,开发了全球首创的肺前体细胞一类细胞新药;他是同济大学时年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研究的项目被评选为“2018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本人当选“2018 中国十大创新先锋”;他留长发、爱文艺、搞创业,是导师眼中未来科学界的“摇滚乐手”。他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左为。





研发团队1-左为教授.jpg



01





新研究或可逆转新冠肺炎所致肺损伤



即便是埋头实验室,左为和他一头随性的长发还是显得颇为出挑。为了让自己和团队研究的通用型肺脏干细胞治疗技术能够尽快进入临床,进而有效逆转新冠肺炎给患者带来的肺损伤,从今年年初开始,左为就一直扎在自己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里,和新冠病毒“死磕”。

在这个过程中,新型冠病毒状受体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即ACE2是问题的关键。在研究了共计43000多个肺脏细胞后,左为和团队经过分析发现,ACE2受体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肺内一小群II型肺泡上皮细胞(AT2)上,该类ACE2阳性的AT2肺泡细胞可能不仅是病毒感染人体的入口,还可能被病毒“利用”来帮助实现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他们还进一步发现,80%的ACE2受体主要在II型肺泡聚集。研究成果于2020年7月发表在呼吸领域顶级刊物《美国呼吸与危重症期刊》上,截止目前已被国际合作者引用近400次。

“研究显示,病毒首先攻击的不是上呼吸道,而是位于人体深部的肺泡。分析揭示了新冠病毒受体基因的肺内分布情况,提示新冠病毒可能利用肺泡细胞助其传播。”左为表示,这一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病毒入侵人体机制,进而开发高效的检测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团队针对新冠肺炎动物模型和病毒感染后肺脏修复机制的研究还在继续中。左为相信,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会陆续产出。

当下,我国各种肺部疾病正处于高发状态,肺部组织一旦遭破坏而发生纤维化,病情往往持续发展而无法逆转。传统的药物只能减缓其纤维化的进程,因此,利用干细胞移植再生肺脏正成为全球医生和患者最大的希望和最后的希望所在。

早在2015年底,左为便和时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任涛主任医师合作,首次成功从支气管镜微量样本中分离到了几个肺干细胞。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养,几个干细胞成功扩增千万倍,其质量和数量均达到临床可用级别。2018年3月,左为团队的科研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杂志。这是首次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实现人类肺脏的再生的临床试验,并成功利用其再生的肺泡实施了对两位肺病患者的有效治疗。

采访中,左为分享了很多病例。其中,73岁的受试者蔡先生近10年来一直接受传统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然而,2019年初开始活动后会感到明显气促不适,连上楼都有些吃力,3月份CT显示双肺呈间质性病变,考虑是肺间质纤维化及双肺肺气肿。在接受了左为团队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肺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后,2019年11月再做CT检查,发现病灶已经逐渐消失,原病灶部位新生出肺组织。

今年4月份,左为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李时悦教授,共同主导了“人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实验性医学研究”的首例患者入组,并顺利完成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蒋先生术后进行的肺功能检查,与治疗前相比,肺部弥散障碍由重度转为中度;慢阻肺对患者的影响从严重转为中等;CT影像学显示两肺支气管炎症较前有所改善。同时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咳嗽咳痰症状减轻。

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进一步规范深入的临床研究。







微信图片_20200820164526.jpg




02





科学“先锋”是如何养成的



1984年,左为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是个经常考第一名的优等生,升入高中后,开始对生物学产生兴趣,经常和同学们在生物实验室里对昆虫和青蛙进行解剖观察,有时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撕开花瓣,把花蕊整齐地排列起来,用于辨认植物种类。

在四川大学读本科期间,左为不但各科学习成绩居于榜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星地文学社社长、日语协会创始会长,还是四川大学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

2005年,左为大三时毛遂自荐与时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张义正教授取得联系,希望将张教授研发的生物皮革脱毛酶技术引入商业开发。结果,他和工商管理学院的同学一起做了详尽的商业调研,写出了一份完整的行业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后来四川省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他们的这份计划书作为参赛作品获得了银奖。

本科毕业后,左为以所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陈晔光院士。左为说:“攻读博士学位的5年还是终生受益的,特别是陈晔光教授严谨求实的治学品格让我铭记在心。虽说在读博期间只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发表了一篇代表作,但这种慢功出细活的功夫,却打磨了我原本思维发散、天马行空的心境。”

2011年,左为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诺奖得主乔治·帕拉德及美国细胞生物学会主席玛丽莲·法夸尔院士夫妇联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

随着研究课题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过于偏向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对于解决人类健康医学问题鲜有直接贡献。于是他改为前往新加坡发展,加入了干细胞专家弗兰克·麦基翁的实验室,开始肺脏干细胞的研究。这是左为学术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

“在我眼里,导师麦基翁教授是科学界的‘蝙蝠侠’,是兼具能力与个性的顶尖科学家。而麦基翁教授则说我是未来科学界的‘摇滚乐手’,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吧,我们一拍即合。”在接下里的两年多时间里,左为在实验小鼠的肺部分离出干细胞,并植入另一只小鼠体内,生长出了新的肺。这一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于2015年1月发表在顶级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自然》《自然-生物技术》《移植》等期刊都为这一成果发表了社论。








微信图片_20200827120823.jpg



03





开发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新药



左为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在一次回国做学术报告时,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向他发出了邀请,左为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东方医院的双聘人才,同时也成为当时同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担任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卫健委三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共同负责人、中国细胞学会细胞治疗分会理事等职务,开始了专业从事基于干细胞技术的再生医学研究,矢志于干细胞研究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而肺部器官再生,成为了左为将干细胞治疗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第一步。

2019年,国家药监局受理了左为研制的基于肺脏干细胞开发的干细胞新药(First-in-Class)。它是国内第一款申请专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新药,为此,左为专门给这款新药取了一个颇有里程碑意味的名字:“REGEND001”。2020年7月,经过国家药监局的严格审核,REGEND001正式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该药品拟用于治疗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此外,该肺干细胞项目也于2016年获得国家卫健委第一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之一,而与广医附一院钟南山院士团队、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也于2019、2020年先后获得卫健委备案。

与此同时,第二代抗感染的肺干细胞产品REGEND002也已研发成功,成果发表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系列期刊上。

“我们也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家干细胞技术监管的分级管理生态对行业发展的促进,监管部门正帮助我们这样的产学研团队改进工艺和管理,审批流程也大大提速,一批中国最优质的干细胞产品正在崛起。”左为表示,预计这款新药大约在2~3年后或可有条件上市,从而能尽早惠及肺病患者。